烧伤是由高温、电流、放射线或化学物质引起的组织损伤。
烧伤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水疱、肿胀或皮肤缺损。
表浅性的小面积烧伤只需要保持洁净和应用抗生素软膏即可。
深度、大面积烧伤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休克和严重感染。
深度或大面积烧伤患者常需要在烧伤治疗中心接受静脉补液、手术或组织修复。
烧伤深度分类,此处仅列出国际通用的三度四分法。

烧伤程度
烧伤又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烧伤。这种分类可能与人们的理解不同。
比如,尽管患者疼痛难忍,医生可能会将其烧伤类型归为轻度。烧伤的严重程度决定着烧伤的预后和是否出现并发症。医生根据烧伤深度以及 II 度烧伤或 III 度烧伤占体表面积的百分比来确定烧伤的严重程度。有专门的图表来显示身体不同部位占体表面积的比例。比如,成人的一侧手臂约占体表面积的9%。因为儿童身体的比例与成人不同,儿童使用的是另外一种单独的图表。
轻度烧伤:所有I度烧伤和不到体表面积10%的Ⅱ度烧伤通常归为轻度烧伤。
中度和重度烧伤:手部、足部、面部或会阴部的烧伤;Ⅱ度烧伤面积超过体表面积的10%;以及Ⅲ度烧伤面积超过体表面积的1%,归类到中度,或更常归为重度烧伤。

烧伤的创面处理原则
减轻疼痛,防止创面感染和加深,及早去除坏死组织和植皮以闭合创面。
I度烧伤:一度烧伤创面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仅对创面加以保护,避免继续损伤,一般3-7天即可愈合,愈后创面无疤痕或色素沉着。
浅二度烧伤:可先用新洁尔灭或洗必泰等消毒液清创,尽量保留创面表皮的完整,大的水疱可低位剪口引流出水疱液。四肢部位的创面多采用包扎疗法,内层敷料可用油质纱布或抗生素纱条。头面部、躯干或会阴部创面宜用暴露疗法。定期外涂有抗菌作用的烧伤药并及时清除药物。
深二度烧伤:在清创时应去除创面表皮及被污染卷曲的疱皮,以避免创面积液,造成创面感染。清创后的创面多采用暴露疗法,外用磺胺嘧啶银或用人工皮覆盖,也可外涂有成痂作用的中草药,以促进创面干燥结痂。如不具备暴露疗法的治疗条件,创面可行包扎疗法,但包扎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5天后应改成半暴露疗法。功能部位的深二度伤,伤后早期应采用手术治疗,创面行削痂植皮术,移植大张自体皮,以最大限度的保存该部位的外观及功能。
III度烧伤:对中小面积三度烧伤的处理,主张早期一次切除焦痂,根据皮源情况移植小块或大块自体皮,一次封闭创面。大面积三度烧伤需要有计划切痂植皮,对于入院较晚或已形成肉芽创面者,可以行肉芽创面植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