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创口,包括各种化学、物理、机械、生物损伤因素或手术引起的伤口。处理伤口的方式对创口的愈合有着很大的影响。清创是伤口处理的重要内容,清创手术一开始是以彻底清创、开放引流为主要原则。后来清创术逐渐发展,清创的定义也有了改变。

清创定义的变迁
1.彻底清创、开放引流
2.彻底清除失去活性或坏死的组织及异物,直至暴露新鲜组织为止。
3.创面床概念的出现
创面床准备的原则
T-组织的处理(Tissue)
I-感染或炎症反应的控制(Infection)
M-湿度平衡的维持(Moisture)
E-促进伤口边缘收缩上皮形成(Edge)
临床上一般对失活组织的临床措施为清创,根据急性和慢性伤口,清创的频率也分为一次或多次。
清创的目的是为了去除坏死、无活性组织、异物,减少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清创方式有哪几种?
1.外科清创 指用手术的方式清除坏死组织,也是最快捷的清创方式。适用于有大量坏死组织的创面或感染创面。
优点:清创快而彻底。
缺点:容易造成深度创口,有可能会损伤有活性的组织。
2.自溶性清创 应用半封闭或全封闭式敷料覆盖伤口,在一定湿度和温度的环境中,伤口渗出液中的白细胞和蛋白溶解酶将创面上的坏死组织水化溶解。适用于有大量坏死组织的创面或感染创面。
优点:不破坏正常组织。
缺点:清创速度慢,有时会引发厌氧菌感染,从而有可能浸润周围皮肤。
3.酶解清创 在自溶清创过程中发现封闭伤口中的渗液里含有蛋白溶解酶等多种酶和酶的活化因子,有效发挥酶解清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酶解清创的概念。适用于有大量坏死组织的创面或感染创面。
优点:容易操作,无明显痛苦和副作用。
缺点:酶制剂成本高,推广应用时受限。
4. 机械性清创 用外力作用去除伤口中的失活组织及异物。针对有潜行、窦道或外口小而内腔大这类难以清洗的伤口,适用于坏死组织较薄的伤口
缺点:清创不彻底,容易伤害到健康的肉芽组织,引起组织继发伤害。
5.生物清创 利用实验室培养的无菌蝇蛆进行清创,幼蛆会吃掉坏死组织,分泌蛋白酶和抗菌物质及生长因子。伤口接近内脏器官或大血管时禁用
优点:减少伤口细菌数量,无过敏
缺点:取材难,费用高昂,且不易被接受
以上是清创方式的简单介绍,临床通常会根据病人的综合情况和理想的治疗目标选择合适的清创方法。你学会了吗?